關(guān)注世紀視覺
手機官網(wǎng)入口
熱門關(guān)鍵詞: 電影電視劇出版發(fā)行 演播室租賃 廣告宣傳片制作 高清虛擬演播室
又是一年清明到,
又見桃李笑,
遙望荒冢倍蒼涼!
青山依舊,
流水依然,
古墓花影白楊樹,
盡是生死處。
關(guān)山月 《清明詩意圖》
清明時節(jié),雜花生樹,草長鶯飛。
歷書說:“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(dāng)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。”
清明正是萬物滋長的好時節(jié)。
華三川 《清明詩意圖》
說起清明,想必很多人都會吟誦起杜牧的那首《清明》:
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清明之際,乍暖還寒,天氣時晴時陰,忽風(fēng)忽雨。
大概老天爺是有意要這樣安排的,為的是給清明這一天增添一種肅穆的氛圍。
御賜冷食滿宮樓,魚龍彩旗四面稠。
千官盡醉猶教坐,歸來月上金殿頭。
唐 張籍《寒食內(nèi)宴》:“朝光瑞氣滿宮樓,彩纛魚龍四面稠。廊下御廚分冷食,殿前香騎逐飛球。千官盡醉猶教坐,百戲皆呈未放休。共喜拜恩侵夜出,金吾不敢問來由。”所謂冷食,即已做成的熟食。據(jù)史料載,如干粥、醴酪、冬凌粥、子推餅、馓子等。因在寒食節(jié)用,又稱寒具。唐宮內(nèi)的寒食內(nèi)宴,可謂最早的冷餐大會。
掃墓祭祖
《淮南子·天文訓(xùn)》有言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則清明風(fēng)至?!?/span>
春分已過,清明將至。
清明作為中國重要的“時年八節(jié)”之一,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。
儀式,是節(jié)日最吸引人的部分。
祭掃,則是清明節(jié)最重要的儀式。
唐《祭掃》
▼ 掃墓祭祖
寒食祭掃冢一堆,風(fēng)吹曠野紙錢飛。
黃泉不知生人淚,暮雨蕭蕭惆悵歸。
寒食禁火,祭奠先人。鏟除雜草,放上供品,于墳前上香禱祝,燃紙錢金錠,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,以寄托對先人的懷念。
西漢嚴延年的母親年老體弱,但卻每年的這一天都堅持從東海趕到洛陽,只為祭奠先祖。
正如孔子所言:“吾不與祭,如不祭?!?/span>
如若實在不能親自前往,“燒包袱”則是祭掃的主要形式。
所謂“包袱”,是指從陽世寄往“陰間”的包裹。
通常將冥錢、冥衣裝在包袱皮里,燒給故人。
俗話說:“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?!?/span>
植樹也是當(dāng)下比較流行且環(huán)保的一種祭掃方式。
在清明這一天,不管是否親自去祭掃,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故人的緬懷。
宋·擔(dān)酒上墳
騎驢擔(dān)酒祭祖墳,一路春光滿眼新。
道旁關(guān)撲擲得順,竿挑利物好夸人。
南宋楊萬里有《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》詩,當(dāng)時上墳已由祭掃變?yōu)閹澈芯凭叩浇纪馓で嗟幕顒?。而路旁許多賣粉捏孩兒、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販用賭博形式吸引買主,這種賭博稱為“關(guān)撲”。
肅穆的祭祀之中也藏有歡樂,以祭悟道,便是中國人的智慧。
清明也不例外。
蕩秋千
清明節(jié)有蕩秋千、踢球、踏青、射柳等一系列娛樂活動。而且,因各地習(xí)俗有異,各種慶?;顒拥男问揭膊槐M相同。
清 冷枚 《蕩秋千》
蕩秋千的歷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為了避忌諱,改之為秋千。
女子與兒童在這天蕩秋千、放紙鳶,男子則在這天射柳蹴鞠,杜甫早在《清明》一詩中寫下了“十年蹴鞠將雛遠,萬里秋千習(xí)俗同”的詩句。
陽春女兒笑語喧,綠楊影里蕩秋千。
身輕裙薄凌空舞,疑是嫦娥下九天。
傳說蕩秋千可以驅(qū)除百病,蕩得越高,象征生活越美好。
因為我們知道,祭奠逝者最好的方式不是美酒佳肴,而是把生活過得更美好。
曾國藩曾說:“靈明無著,物來順應(yīng),未來不迎,當(dāng)時不雜,既過不戀。”
踏青
清明,是生與死的交點。
祭掃是對逝者的告慰,踏青則屬于生者的美好。
死者安息,生者保重。
向死而生,便是清明。
生死,在清明之際不再是感嘆,更多的是思考。
生命來來往往,可來日并不方長,活在當(dāng)下最為重要。
元 王振鵬 《馭馬踏青圖》
大約從唐代開始,人們在清明掃墓的同時,也伴之以踏青游樂的活動。因此,清明節(jié)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(jié)。
北國三月沐春風(fēng),香車紛然樂踏青。
游人誰顧楊柳綠,競看佳麗映桃紅。
孔子早在春秋時就詠嘆過踏青盛況:
“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(fēng)乎舞雩,詠而歸?!?/span>
真可謂是,最美人間四月天,不負春光與時行。
清明踏青,唯春色與美人不可辜負。
在我國歷史上,特別是漢唐時期,流傳踏青尋愛的故事相當(dāng)多。漢武帝就是在19歲那年上巳節(jié)例行傳統(tǒng)的“修禊”禮后,遇到才貌雙全的歌女衛(wèi)子夫,產(chǎn)生愛情,從而相伴50年。
射柳
千 《射柳圖》
射柳是一種練習(xí)射箭技巧的游戲。據(jù)明朝人的記載,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,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,彎弓射中葫蘆,鴿子飛出,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。
蕩蕩秋千秋蕩秋
唐《走馬射箭》
孟浩然:“斗雞寒食下,走馬射堂前?!贝蝰R球、射箭等活動是清明時節(jié)古人熱衷的強身健體的體育項目。
蹴鞠
《宋太祖蹴鞠圖》 現(xiàn)藏于上海博物館
古代的足球游戲,是現(xiàn)代足球運動的前身。這是古代清明節(jié)時北方喜愛的一種游戲。相傳又是黃帝發(fā)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來訓(xùn)練武士。
《蹴鞠圖》
明代官員王直曾寫過一首觀打球的詩:“玉勒千金馬,雕文七寶球。鞚飛驚電掣,伏奮覺星流。炎頁過成三捷,歡傳第一籌。慶云隨逸足,繚繞殿東頭?!?/span>
中國古代女足
在古代,足球(蹴鞠)作為頂級賽事,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愛,人們對蹴鞠的激情,絕不亞于如今我們熬夜看世界杯的瘋狂。
插柳
清明賣柳圖
清明一霎又今朝,聞得沿街賣柳條。
相約比鄰諸姊妹,一枝斜插綠云嬌。
萬物復(fù)蘇之時,柳樹最先吐出新葉。在古人的觀念中,柳樹是“春之樹”,代表了青春與生命。
在清明時節(jié),與逝者對話,伴生者同行,慎終遠,且惜春光。
于清明之際,參悟生死,共享生命愉悅,是生活的大智慧。
清明日短,人生且長。
世紀視覺傳媒”演播廳,以專業(yè)的技術(shù)實力和服務(wù)質(zhì)量,配以全體系的虛擬渲染服務(wù)器,打造全方位的電視高清虛擬IP內(nèi)容,由攝像機拍攝到藍箱里前景嘉賓、主持人的信號返回到虛擬系統(tǒng)里,通過渲染服務(wù)器的摳像實時渲染輸出合成信號到監(jiān)視器,使得整個演播廳場面真實、大氣;嘉賓、主持人自由發(fā)揮。
來源:世紀視覺傳媒 http://huanbaogongsi.net